陈明,湖北咸宁人,2012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五年制)专业,同年7月入职咸宁市药品检验所,十余年来始终奋战在检验检测一线。现任药检所综合检验室主任、质量监督员兼实验室安全员,2021年受聘为湖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生产检查员,连续两年获省药监局及咸宁分局表彰。
陈明带领团队深耕流程优化,编制标准化记录体系:优化38个制剂通则检验记录模板,针对金银花口服液、板蓝根颗粒等140个品种制定专属检验记录标准,推动检验效率提升40%以上,为湖北省十大民生工程 —— 省级药品抽检任务提供强力支撑。
聚焦实验室效率瓶颈,他主导研发7项实用新型专利,包括“多功能生物实验器械收纳盒”、“全自动薄层色谱喷雾箱”等。其中“实验室用多联动抽滤装置”使复杂样品前处理效率提升30%,相关成果已深度融入日常检验工作,通过工具创新实现实验流程的精准提速。
作为中药材检验组组长,陈明团队近三年中药饮片抽检不合格率稳居湖北省前列。通过多批次川木通检验揪出市场流通质量隐患,推动该品种纳入2024年国家药品抽检重点监管目录;发现五维他口服液内包装遮光性缺陷导致成分降解问题,督促企业改进包装设计,从源头降低药品运输储存风险,相关案例获湖北省药检院通报肯定。
2023年,他带领团队克服新冠疫情影响,仅用15天提前完成新冠药品专项抽验任务。全年省计划抽检全检率达85%,实现省内企业生产品种67%覆盖、两年内辖区乡镇抽检全覆盖,获湖北省药监局在全省抽检会议上通报表扬。此外,他定期主持报告书评审会,确保检验数据全程可追溯,为资质扩项筑牢基础。
陈明深度参与“鄂产菝葜及其制剂标准研究”等2项省级、2项市级科研项目,参与修订湖北省中药炮制规范中“秋石”“路路通”等品种标准,完善药品检验体系。与福人药业合作改进金刚藤胶囊含量测定方法,开展益心颗粒指纹图谱研究,完成“金银花提取物护手霜”等化妆品小样研发,推动“药食同源中药袋泡茶”产业化落地。
学术成果方面,他在《海峡药学》《食品工业》等期刊发表技术论文4篇,参与编写《药品监管实务》专著(ISBN:978-7-5238-0074-4);多次参与中检院能力验证(如金银花显微鉴别、知母皂苷含量测定等)并获满意结果。在技术拓展领域,他主导完成2025版质量体系转版及化妆品扩项工作,作为内审员完成公检中心管理体系内审,并成功验证6项化妆品检验方法,包括牙膏中砷、镉、铅、汞等重金属检测,以及锂等37种元素和二硫化硒的检验方法。
陈明先后荣获“抗击新冠疫情最美志愿者”、“检验检测标兵”、“最美工匠”等8项荣誉:2021年获咸宁市公检中心业务技术竞赛第一名,2023年摘得第一届咸宁市检验检测技能比赛二等奖,2024年五四青年节获评“咸宁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最美工匠”,2025年在咸宁市公检系统检验检测知识竞赛中带领团队荣获“团体二等奖”等。
以“技术创新驱动检验效能、专业担当守护用药安全”为使命,陈明深耕药品检验领域十余载,在标准化建设、风险防控、科研转化等维度形成标杆示范效应,持续为咸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公众用药安全保驾护航。
产品质量检验领域的奋进者
李小梦,中共党员,本科学历,2014年加入咸宁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所,担任所里综合实验室负责人、内审员、质量监督员及授权签字人,一直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务实的态度为检验检测行业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
一、检验一线:技能锤炼,责任担当
11年来,李小梦始终坚守检验一线。省级、市级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各类委托检验任务,都有她忙碌的身影。从复合肥料到沐浴温泉水,从塑料购物袋、一次性竹筷到塑料一次性餐饮具,无论是主检还是审核还是编制过产品质量分析报告,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作为化肥产品检验检测的学科带头人,也存在专业领域不断深耕。
在多项省级、国家级能力验证获满意结果,充分彰显了她检测能力的不断提升与丰富经验的积累。在土壤、食品接触材料等产品的扩项工作中,再次蓄力,助力顺利通过考核。
二、体系构建:筑牢根基,护航发展
2020年,参与中心第1版质量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记录表格》)的编制工作此后,也参与了第2版《记录表格》、第4版《质量手册》的编制,使之更加贴合实际工作需求,提升工作效率。
作为内审员,她以专业视角深入查找质量管理体系的问题;作为质量监督员,她定期监督检查质量控制活动,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标准要求。
三、行业服务:洞察需求,助力腾飞
多次深入本地企业开展“质量振兴进园入企”服务,助力企业提升竞争力与管理水平。还与企业联合起草企业标准,为企业发展提供精准指导。
参加林业行业标准《超薄纤维板》验证工作,主要负责产品的检验检测,验证结果准确性,提升了森工板材质检中心的行业影响力。
四、学术公益:成果丰硕,践行担当
在学术研究上,李小梦成果斐然,联合发表论文3篇,独立发表论文3篇,拥有专利1 项,软著1个,为行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同时,她积极参与咸宁市科协科技志愿项目,推广检验检测技术、培训人员、提供志愿服务,将专业知识回馈社会,践行社会责任。
不忘初心、彰显专业担当
胡存书,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质量工程师。2020年8月通过咸宁市“招硕引博”考试进入咸宁市食品质量检验检测所,现为食检所技术负责人。
一、初入职场:扎根学习,夯实专业基
自2020年8月踏入食检所,胡存书便开启了专业领域的探索之旅。初入职场,他像一块渴望吸水的海绵,紧紧跟随所里资深检验员,深入钻研食品微生物、粮油理化检测技术。在前辈们的悉心指导下,逐步熟悉检验流程,掌握操作要点,为后续的工作开展筑牢根基。
二、勇挑重担:主动担当,突破技术难关
2021年初,面对所里检验人员不足的状况,胡存书主动请缨,投身检验任务最为繁重的食品添加剂组。在这片充满挑战的领域,以破竹之势,迅速掌握气相、液相色谱仪的操作流程,短时间内便能够独立开展相关检验检测工作。不仅如此,他凭借自学的热情与毅力,成功攻克不同型号气相、液相仪器的日常维护和期间核查难题。在参与的能力验证项目中,交出了一次性“满意”通过的优异答卷,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专业能力。
三、迎难而上:快速转型,拓展检测领域
2024年10月,因人员工作调整,重金属检测岗位出现空缺。胡存书再次主动站出,申请迎接新的挑战。短短一个月的跟班学习时间里,他争分夺秒,全身心投入 ICP-MS、液相原子荧光联用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仪器的学习中。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勤奋钻研的精神,迅速掌握这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并顺利独立开展重金属检测相关工作,实现了检测领域的成功拓展。
四、创新突破:攻坚克难,赢得多方认可
2025年初,在中心与高新区企业联合下开展的“产品金属元素析出跟踪监测项目”中,胡存书迎来了新的考验。面对金属检测项目中铝、铁元素易受实验环境污染,且样品量大(截至目前已完成检测 748 批次,每周约 60 批次)、检测周期长的棘手问题,他大胆创新,优化检验检测方法,最终三方共同确定检测方案。并在第一时间高效完成相关验证实验,成功证明方案可行。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有效解决了检测结果易受污染的问题,还大幅缩短了检测周期,获得了合作公司的高度认可与赞赏。
五、成果丰硕:科研并进,收获创新硕果
在专注于检验工作的同时,胡存书积极投身科研探索。截至目前,已发表SCI论文一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两项,实现了实践与科研的双轨并行,用创新成果为食检工作注入新的活力。